当前位置:首页>旧忆>母校情深
母校情深

相约大学

当夏的脚步再一次轻落,用不同于春的阳光打在梧桐叶上,我的大学倏然走过了一个四季。相约大学,心底和嘴边,都有太多点点滴滴的感触。
    上一个九月,我应约而来,直达的火车载着我和我急待起飞的梦想驶离西子湖畔,一刻不停地奔驰,赴约的兴奋让我在轰隆声中一次次醒来。星夜的疾驰仍不让我满足,恨晨光之熹微却又在生平目睹的第一缕北方的晨光里欣喜。窗外,是薄薄的雾。
    我的大学,我终于来了。绿荫正浓,花开正欢。热情的条幅、友善的帮助,长长的注册队伍中和我一样前来赴约的新生们。是的,新生,我们对新身份的自豪,师长们关爱的倾斜所在。小小的校园里,到处是如花绽放的蓬勃朝气。
    那些我们终于不再陌生的校园的角角落落,那些我们早已轻车熟路的“362”“944”“323”“运通110”停靠的一个个站点……又一个夏季来临时,我们的身上早已不见了初来乍到的生涩,也不再有新奇十足的眼神和语气。不知不觉间,一切都变得熟稔,直到期末又在眼前,直到惊觉这第一个大学暑假的来临后自己也将成为师姐。
    打开随手写下的片段日志,记忆里各样的思考和感受在字里行间起伏。


    微风吹过的课堂
    “我们是否因为一切都已经成现实而被宠坏?我们生来就有的求智冲动是否受到不可冲破的规范网的扼杀?我们学习、工作的场所对我们的要求是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当我们以宿舍为单位,踩着铃声进出教室,翻开书、抄笔记、合上书、拎着水壶背着包各自活动成为三点一线间的模式时,奔走的脚步里总有踏不下去的迷茫。大学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习惯性地幻想着有人还会继续不厌其详地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分析,然后给我们标准答案让我们去牢记。然而——课堂没有了纪律的管制,认真听讲或者忙于其他由你权衡,即使呼呼大睡也不再有凌厉的眼神和提醒在第一时间抵达;每周可以只和老师在课堂上打次照面,满堂可以只闻老师的“滔滔不绝”,课下没有必交的作业,除了期中期末再无任何考试……一切依赖和习惯多年的条条框框撤一下撤去之后,面对无比宽敞的空间,我们的直觉反应是:学什么?怎么学?我们讨论着“有用”“无用”,也深深困惑与如何学好。战战兢兢的我们趋向于模仿,师兄师姐成了最好最近的经验库:去年的这时候,师兄师姐是怎么做的?
    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早已说过:大学里要学会的是自主做选择,包括学习。


    花开自在的园地
    社团、学生会、社会兼职、小语种培训、图书馆自习、外出游玩……课余时间的大一学生一样忙碌。每一个新鲜的事物,初次尝试着去做、去做好,于是成长的脚步就加快了。每每需要经验的指点和鼓励时,热情的师兄师姐和老师,就在身边。听从内心的选择和声音,依循着逐渐清晰的规划选择各自的土壤,阳光雨露,自己努力。
    五花八门的展板海报里有书画的特长,济济一堂的晚会上有吹拉弹唱的才艺,见仁见智的讲座中有尖锐的思想和诚恳的请教;自五湖四海来,汇聚而成一个梦想磨砺的同心场,取长补短,寻求着这一程共伴风雨的同行者。在各种各样的团队里,体味分享得失教训,互帮互助将各自的轨迹在这一刻交集。最爱看球场上尽情奔跑的活跃身影,模糊了面庞,却能听到竞争与合作的协奏,纯粹而坦诚。摩擦、磨合,年轻的心容易相近,一同挥汗如雨,一同相约未来。


    相约三棵树
    小小的中青院里有人气极高的“三棵树”。红墙相映的三棵法国梧桐枝繁叶茂,肩并肩在一起。这一个四季,日日在它们的身旁走过,抬头望望它们的枝枝叶叶,听它们让风捎来的问候。叶的悉索落在夜的光亮里,投在纱窗上的还有稠稠的思念和祝福。
    还有过道两侧精彩纷呈、经久不衰的社团活动展台:签名祝福、捐款相助、义卖支持,三棵树成为了人文关怀的爱心树;回收废纸、征集环保标语,传递环保情谊,三棵树的绿色愈发浓密,溢着生机;展示出游路线、相约驴友共行,三棵树是快乐出发的起点……夏风起时的现在,还有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发起的大四书市,大学斑斑驳驳的多姿多彩又随着他们的书本继续传递。相识的、熟悉的、陌生的,大家总爱相约在三棵树下,“开会”、见面、谈天……三棵树的年轮又多了一圈,多少中青学子在这里留下飞扬的青春气息,多少次分聚离合过后,我们仍期许,在三棵树下不见不散。